扬子公交召开2018-2019年度冬运工作动员会
发布时间:2018-11-22 文章来源:扬子公交 浏览量:2747
11月20日下午,扬子公交召开了“2018-2019年度冬运工作动员会”,公司队科正职以上管理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,会上同时强调了深化创建文明城工作的重要性。
会上,公司副总经理朱源宣读了扬子公交2018-2019年度冬运营运保供工作通知和计划。他指出,冬季是恶劣天气频发以及各类交通事故、火灾事故和治安事件高发季节,也是一年中安全生产经受考验最大的季节。公司上下要切实做好冬运期间安全运营保供工作,根据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文件精神,结合江北地区特点,结合近期安全形势,完成年底各项工作。
公司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王彤彦在会上分析了公司冬运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困难。他强调,冬运工作是一项跨年工作,也是2019年工作的开端,扬子公交必须确保冬运期间安全无事故,机务有保障,营运高效率。各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冬运工作,克服一切恶劣气候和经营压力带来的不利因素,收好尾,开好局,全力完成冬运客运保供任务。
同时,王总提出了八个到位,一是要高度重视,思想认识到位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工作重要性和行业特殊性,积极制定工作方案,迅速成立各级领导小组,围绕安全保供主题,确保各项工作早安排,有落实,有实效。二是要强化培训,安全教育到位。结合冬运生产特点,开展有针对性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,重点培训驾驶员应对突发状况应急处置能力、调度员面对特殊情况的灵活调度能力,同时所有参加冬运人员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,明确安全责任。三是要全面梳理,隐患排查到位。冬运前,所有车辆要进行严格安全检查和例行检查,确保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下,车辆安全可靠,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。四是要关口前移,监督检查到位。各单位要强化现场管理,加强站头值班,坚持早晚例保日朝向教育,杜绝酒驾、疲劳驾驶,对驾驶员安全行车情况要勤督严查,对管理员在岗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五是要实兵演练,应急预案到位。各单位要未雨绸缪,结合冬运客流特点,进一步优化行车计划,坚决杜绝空跑接龙现象发生,要针对地铁停运、充电桩故障及雨雪冰冻等特殊天气制定应急预案,建立应急联络网,并做好预案实兵演练工作,切实提高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能力,做好第一场雾、雪、寒流的防范,确保应对自如,运营平稳。六是要科学预判,机务保障到位。机务部门要合理安排保养计划,定期做好周轮检及防自燃检查,并要周密制定冬防物资储备计划,提前做好各项物资储备工作,确保维保不待料,车辆不扣场,确保重要线路重要路段重要时段的故障车辆抢修及时。七是要关爱职工,后勤保供到位。冬运天气寒冷,要关爱一线职工,重点关注基层车队站房取暖、食堂卫生等后勤工作,保障职工基本生产生活条件,同时要关爱困难家庭职工,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。八是要敢抓敢管,严格考核到位。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,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考核和指导职能,抓落实,严考核。
公司党委书记、执行董事康国华则从冬运保供、文明城市创建、公司目前面临形势等三个方面对当前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。
对于冬运保供工作,康书记表示,本次会议既是冬运工作的动员会也是冬运工作的推进会,公司前期已经对冬运工作作出部署,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为冬运工作做了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,目前扬子公交冬运工作顺利推进中,各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各项工作部署。
对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康书记强调,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既是政治任务,也是一种长效管理工作,各家单位要有积极、主动的自我意识,确保在文明城建检查工作中不丢分,同时要借助此项工作,将各项管理要求提档升级,成为长效性的管理手段。
对于扬子公交目前所面临形势,康书记指出,近年来,随着南京交通的快速发展,市民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性,这也对我们公交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,南京公交要在市主要领导两次调研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下,严格按照“减人减车减成本,提质增效转机制”开展工作,进行全方位改革。
围绕市领导提出的要求,康书记以“我们应该怎么做”向与会人员抛出了几个问题,一是线路和地铁如何衔接?扬子公交要就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。要和地铁方面建立互动机制,进行相互融合。二是客流和配车如何合理?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所管辖的线路深入调研,线路和客流是否匹配合理。三是配车和人员如何配备?要通过机制转换,科学合理制定人车比,提高工作效率。四是成本和收入如何统一?今后,扬子公交要提高产出,降低成本,减少补贴和亏损问题。五是体制和机制如何适应?公司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要从体制上进一步优化,综合协调和各方面关系,做好江北新区公交服务工作。
最后,康书记向与会人员提出三个要求,一是思想上要高度统一;二是行动上要高度一致;三是工作上要高度融合。切实和领导班子一起,打好年底的收官战、打响新年的开头战、打胜改革的攻坚战。
会上,公司党政领导和各单位党政负责人签订了文明城市创建责任书。各单位负责人就冬运保供工作作表态性发言。
(朱子瑜)